首页

坐脸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3 13:01:22 作者:从“爆款出圈”到“集体发力” 国产动画“出海”升级 浏览量:30636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号文件里的“三农”脉动

施荣忻表示,此次活动对于青年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家科技创新的力量,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他希望青年能够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创新发展中来,并将所学所感贡献给国家和香港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未来“驾”到 中国新能源汽车站稳车展C位

  谢大欢:山东舰委托我们做了视觉识别系统的整体创作设计,包括舰徽、舰标,再到应用系统(包括Vi系统、字体系统),以及每一个分部门的系统,整个系统还在不断完善、持续设计。另外,我们还会延伸至文创产品的开发。

他们坚决反对!“因为北京的报复是必然的”

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正实现“弯道超车”。本届北京车展上,占据自主品牌展台“C位”的均为新能源车型,涵盖轿车、SUV、MPV及硬派越野车等。其中,长安启源E07、昊铂HT、极氪MIX等车型更引发参观者关注。

中方: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拉“跨半球”交往将更便利

一位居住在北京,带着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泰国旅游的妈妈告诉界面新闻,当时他们正在商场LG层用餐,在结账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随后大批人群开始往外冲。他们躲进了餐厅后厨,过了一会儿有人打探外面的情况,又听到枪声,大家更加乱作一团。在后厨躲藏了十多分钟之后,有工作人员引导大家离开了商场。当时曼谷正在下暴雨,恐惧笼罩着聚集在商场外的人群。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